沃尔夫斯因为名字而得名狼堡的称号,因为沃尔夫斯堡英文名为wolf***urg,其中wolf是狼的意思,而burg是城堡的意思,所以合称为狼堡。
沃尔夫斯堡,又称狼堡,德国北部城市。位于下萨克森州,阿勒尔河及中部运河畔,距首府汉诺威市74公里,距不伦瑞克市仅26公里,距离马格德堡64公里。人口约为12万人,面积大约204平方千米。
开始了,比赛时间是下午2:30开球。
1. 根据我所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汉诺威96对阵马格德堡的比赛将于下午2:30开始。
2. 如果你有更多的关于比赛的问题,可以通过搜索相关的资讯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比赛地点、比赛对手等等。
相差巨大,而且至今为止依然有明显的差距。
1989年,东德依然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发达的国家,东德1989年人均GDP为11873美元,位居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榜首。然而就算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优等生东德,按东西德马克的官方汇率计算,其人均GDP也只有西德的一半,并且这其中还有水分。实际上,1989年西德人均GDP是东德的三倍。这就是最直观的差距。
1991年两德统一,德国东部5州的人均gdp是9600美元、德国西部人均gdp是2.5万美元。直到现在,原东德的大部分地区人均GDP也只有3万美元左右,而德国整体的人均GDP超过了45000美元。在汉堡和不来梅,人均GDP超过73000美元。
在八十年代,东德的生活水平大概在世界上能排到三四十位,而且因为是社会主义,所以人人都有工作住房,贫富差距也不大。这是东西两德能够统一的基础,因为他们的差距并没有大到不可逆转的地步。两德统一后人人平等,默克尔以前是东德的大学教授,现在不照样当总理。
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去过挺多地方,感觉西德和东德的差别是挺大。先上两张图。
第一张图可以看到,西德地区的中小城市群较为繁荣(橙色),而东德地区的中小城市则成片萎缩(蓝色)。
西德人口超过80万的大城市只有3个:汉堡180万,慕尼黑147万,科隆108万。
人口在50-100万之间的中等城市有:法兰克福75万、斯图亚特63万、杜塞尔多夫62万、多特蒙德59万、埃森58万、不莱梅市57万、汉诺威54万、纽伦堡52万。
人口20-50万的小城市有:伍珀塔尔、比勒费尔德、波恩、杜伊斯堡、波鸿、吕贝克、奥伯豪森、明斯特、美因茨、卡尔斯鲁厄、曼海姆、门兴格拉德巴赫、布伦瑞克、基尔亚琛、威斯巴登、盖尔森基兴、弗莱堡、克雷菲尔德等。
西德这些密集而发达的中小城市共同构成了绵延的都市区:
北部是汉堡+不莱梅+汉诺威都市绵延区,西部是科隆-波恩+鲁尔都市绵延区,中部是法兰克福-美因茨-威斯巴登+曼海姆都市绵延区,并与南部的慕尼黑-斯图加特都市区连成一片。
东德则是一城独大的特点明显。第一大城市柏林人口375万,遥遥领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战争结束之后,当时的同盟国为了均衡各自的利益,将原来的德国一分为二,即联邦德国(西德),归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管制;和民主德国(东德),归前苏联管制。
联邦德国加入了美英法资本主义阵营,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民主德国则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受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等影响,1990年柏林墙拆除,两德重新统一。
(东德和西德)
东德
东德建国后,与苏联结盟,实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初建国后即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着手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经济。1950年农业生产基本达到战前水平,1951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5年时与苏联结盟时,东德迅速成长为华沙公约组织中最富有、最现代化的国家。1970 年国民经济翻了两翻,年均增长7.2%。发展速度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高于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1980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180美元,是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成长为比较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东德发展越来越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开始逐步下降。
西德
西德遵循自由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市场经济。与美国、英国、法国结盟。西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借助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美国的援助,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经济实现了长期增长,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58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成员国之一。人称西德当时是「政治侏儒,经济巨人」。可见其经济实力规模。
(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德国重新统一)
综上,东德的发展相较于东欧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来说还算可以。但相比西德则有不小差距,西德在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越发后劲十足,经济规模也越来越大,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德已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而东德则抱守落后的计划经济模式,经济与西德相比差距日渐拉大。随着经济的日渐拉大,到最后东德不少人偷逃到西德。
时至今日,德国东部西部差距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