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在之前的公开赛上就已经多次战胜伊藤美诚了,而不是只在奥运会上双杀。这一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
日本在乒乓球技术打法的研究上一直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过于迷恋一些非常规的特殊打法,企图以此出奇制胜,恰恰就是其不自信的心理体现。日本在90年代就打造了好几个模仿邓亚萍的女选手,学的是“正手快,反手怪”的路子,连身高都差不多,结果是连邓的皮毛都没学到,徒有形似,沦为笑谈。
伊藤的球在整体技术框架上是有重大缺陷的,反手的稳定性很差,过于依赖于胶皮的特性。正手快攻确有一定杀伤力,但只要被扛住几板就会越来越虚。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前三板,发球接发球花样多,抢攻意识强烈,但这些花样随着研究的深入终究会被破解。这些怪招一旦失灵,其实力上的单薄也就暴露了。
孙颖莎的球攻防兼备,前三板同样有变化,弧圈型打法本身就比快攻打法容错率更高,更容易找到凶稳的平衡点,发挥自然要比伊藤稳定。正如刘国梁所说,伊藤但球,超不出孙颖莎的范围。孙能完胜伊藤,并非球风相克,而是实力更雄厚,技术打法更先进。
这不是因为球风相克,孙颖莎无论在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出球质量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全面碾压对方。
国家队女将和伊藤打主要的困难在于接发球(刘诗雯在混双比赛中就吃了这个亏)。接发球冒高容易被对手在近台一板打死。女团决赛中孙颖莎因接发失误输掉第三盘以后,第四盘孙颖莎接发搓长到对方反手后打相持,伊藤美诚相持不稳定,质量不高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最终孙颖莎轻松拿下了比赛。
再说一遍,不是球风相克,而是在实力上存在代差。
是因为孙颖莎综合实力强于伊藤美诚,正常情况下孙颖莎与伊藤美诚打几次会赢几次,除非孙颖莎发挥失常。
真正的综合实力上的差距是最让人绝望的,因为这就决定了比赛的结果,想改变这种结果是非常非常难的,概率会非常低,所以这就是技不如人的悲哀。
当然,在国际比赛中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比比皆是,也包括孙颖莎曾经也输给伊藤美诚一次,所以,以弱胜强的现象会存在,但是,只是概率非常非常低罢了。
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会发生以弱胜强,这也激励着比较弱的一方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拼搏,她们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把自己发挥到极致,以达到以弱胜强的结果。
世界大赛是一种综合考量,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让自己的综合实力受到影响,就会给对手冲击搏杀成功的机会。毕竟都是人,不是神,发挥上会有起伏,运气也总是摇摆不定,不可控因素太多,要确保每次都是正常发挥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中国队常常是在已经具备了很大优势的情况下还刻苦训练努力备战,这是为了让成功概率更高。
东京奥运会孙颖莎和伊藤美诚共打了八局比赛,孙颖莎取得了局分7:1的完胜,总得分也是80:48优势明显,所以这些还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孙颖莎在比赛中也偶尔有落后的时候,印象中好像只有两局出现比分落后,一次是在单打半决赛第二局出现了3:9比分落后,之后孙颖莎奋起直追连得八分逆转。另一次是在团体赛决赛第三局孙颖莎3:11输掉了这一局,紧接着第四局孙颖莎回打了伊藤美诚一个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