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很有钱吗,利比亚很有钱吗知乎

tamoadmin 专题报道 2024-05-22 50 0

卡扎菲时期利比亚曾是非洲最富裕的,为何最后卡扎菲却陷入众叛亲离的地步?

这个问题要回答全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曾经很辉煌的领袖,比如说卡扎菲,萨达姆等,都曾给国家带来辉煌,深受国民爱戴,为何到最后却被自己的民众推翻,会众叛亲离。这其中最为关键的点是,百姓的生活,如果百姓生活在统治下越来越好,越来越舒服,恐怕没人愿意推翻自己的领袖。而推翻了,肯定是不好。

明白了这个,真相君认为,卡扎菲从深受爱戴到众叛亲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独裁统治。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在初期独裁统治确实可以快速的团结国家,集聚力量,改善百姓的生活,当时的利比亚也确实是中东最发达的国家,收入很高,很多***国家的人要到利比亚去打工。但是独裁统治到后期,就是机制的硬化,贵族阶层的固化,以及贪腐的形成。在卡扎菲后期,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贪腐十分严重,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而且百姓的生活持续得不到更好的改善,因此社会的不满情绪在激增,这是卡扎菲走向末路的基础。也就是说,卡扎菲后期抛弃了人民,没有再去关系民间疾苦,没有再去提升百姓生活,最终被百姓抛弃。

第二,高失业率。卡扎菲执政后期,因为统治机制的僵化,***的滋生,使得国家经济出现连续的困难,失业率不断提升。最高的时候在2011年,年轻人失业率超过一半,也就是大量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养家糊口。而当时的卡扎菲又没有很有效的解决年轻人的失业问题,没有很快的扑灭,年轻人的不满。最后也是这些年轻人推翻了卡扎菲,杀死了卡扎菲。

第三,西方的利用。美国等正式利用了卡扎菲后期高失业率,贫富差距的社会不满情绪。开始支持年轻人造反,出钱出枪。而这些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又是非常容易被煽动的。他们被煽动起来,将自己所有的不幸和失业,都归结为卡扎菲的独裁统治,所以都起来反抗,追求自由,最终被这些怒火淹没。

第四,本身的分离基因。利比亚虽然不大,人口只有600多万,还没有我国一个大城市人口多,但是却具有天生的分离倾向,因为这600多万人由100多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有自己的酋长,本身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也想成为统治者。因此,在利比亚战争中,人民的不满,加上部落的搅局,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卡扎菲众叛亲离,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真相君原创,敬请关注分享探讨!

利比亚的问题是内外因综合作用所致:

利比亚很有钱吗,利比亚很有钱吗知乎

卡扎菲在利比亚的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权统治,这倒并不是说极权统治就一定导致国家混乱,事实上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体得看具体国情,在这世上并不存在真正能通行于任何国家的制度,所有制度都必须与本国国情相契合。卡扎菲得以上台恰恰说明就当时而言:利比亚是适合极权统治的。事实上我们不妨看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后发国家或地区——德国、日本、苏联、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崛起的早期都采取过完全不同于美、英、法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的体制——这种体制简单来说就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强调行政管制。之所以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在于:事实上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一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的相对公平的制度,而对后发国家而言首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吃饭问题,在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后需要解决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只有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在一个国家立足,否则就会演变成像印度、伊拉克那样的异化典型。卡扎菲对内大力发展利比亚经济,改善民生问题;对外则对西方国家保持高度强势以赢得民族自信,这正是他一开始得人心的原因。问题在于: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老百姓就会有更多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们已不是简单满足于吃饱肚子那么简单了,他们越来越难以忍受巨大的贫富落差和严重的贪腐问题,他们难以忍受特权阶层对自己的蔑视,而这恰恰是极权统治的顽疾。如果一个国家不能运用法律制度构建良性的发展机制,而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强势的政治人物所推行的极权统治上,那么这个国家几乎必然会出现体制僵化、阶层固化、贫富分化、贪腐成风等等问题。

西方国家的确对利比亚采取了干涉颠覆行为——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利比亚内部团结一致,西方的颠覆又那么容易见效呢?但不能否认的是西方国家的干涉颠覆行为进一步加速了卡扎菲政权的倒台。利比亚尽管只有只有600多万人,但这这600多万人由100多个部落组成,这意味着利比亚内部的民族关系异常复杂。而在卡扎菲执政后期伴随着高失业率、阶层固化、贫富分化、贪腐成风等问题导致老百姓对卡扎菲政权日益不满。在利比亚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之时西方国家出手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在舆论宣传上大力抨击卡扎菲政权,进一步煽动起利比亚人对这个政权的不满;另一方面直接出钱出枪出人帮助卡扎菲的反对派组建武装力量。

卡扎菲之死具有戏剧性的“悲剧”色彩。死亡有很多种,但作为一国之“君”,那种带有明显“侮辱”式的死法令人唏嘘不已。不管怎么说,一个“独裁者”被他的“子民”这样杀死,也是对“民主”的讽刺。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情况极为相似,都是富产石油的国家,人们的生活也都很富裕,在富裕之后也都对“民主”有了不一样的追求。而这种追求的方式和结果到底值不值得,也是见仁见智的。这两国的“独裁者”卡扎菲和萨达姆的命运也很相似,一个要做中东地区的“老大”,一个要做非盟的“领袖”。其实都是“私欲”膨胀的结果。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对“权力”的“无限”追求,在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虚幻”,也可以说是一种“虚荣”。“利和力”有了以后还要图“名”。往往还不满足于做国家的“领袖”,还要幻想着去做“世界领袖”。关键是还有众多“抬轿子”之辈,也助推了他本人生活在“虚幻”之中,卡扎菲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虚幻和膨胀的卡扎菲经常带着“靓丽”的女保镖周游世界,满足于用“钱”买来的掌声和“光环”,对内却打压“异己”,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和民主追求,终致自己“悲戚”的下场。利比亚的今天和卡扎菲的悲惨“落幕”无疑在昭示着一个“哲理”,即“民主”和“富裕生活”都是人们的追求,二者也并不矛盾。领导者如果少了些自私和虚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反之,如果单重其一,国家政权就不会稳定。特别是那些喜欢被“抬着”的独裁者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我们中国孔子说的话,也适用于三万里外的利比亚。

即使做不到绝对的平均,相对的均衡发展也是必要的。

无疑,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是富裕的,因为滚滚而出的石油和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卡扎菲可以大手笔地规划利比亚的建设蓝图,实现他福利大国的理想,国民可以得到一切他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补贴。然而资金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西重东轻前重后轻的局面。加之其家族和亲信攫取的巨额利益,必然造成人民的不满。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利比亚跟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它还是一个部落文明占主导的社会,卡扎菲即使身为国家领导人,他依然跳不出部落思维的局限,他的政策基本上还是倾向于本部落和自己家乡的利益,这自然会造成其他部落和地区人民的不满。

这种种的不满随着时间慢慢地累积,随着油价的波动而波动,随着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挑动而爆发。所以说卡扎菲的命运和利比亚的结局是一种必然。

任何独裁者和极权政权都难逃覆灭的命运。萨达姆如是,卡扎菲也是如此。这些独裁者,曾经民众心目中的崇拜者,总是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任意挥洒天然资源带来的财富以俘民心,而独裁者从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视百姓为彘犬,任意驱使,任意宰割,有这样的独裁者的国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纵使利比亚拥有再多的资源禀赋,都会被独裁者糟践殆尽,并给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2020年利比亚国民人均收入多少美元?

2020年利比亚国民人均收入是7500美元左右,这个水平在非洲来说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主要是由于利比亚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导致他们的收入相当不错,利比亚最富裕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了11,000美元。

利比亚最富裕的年代?

利比亚在国家稳定时期,国家石油收入很高,人均收入在2009年高达1.6万美元。施行全民免费医疗,燃油价格极便宜,商场货物也比较便宜、种类齐全,公民电话费基本相当于免费,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利比亚曾经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其人均国民收入在1981年就已达到1.1万美元,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当时,利比亚实施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包括免费用电、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等。然而,自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的石油产量有所下降,国际油价波动也对其经济造成了影响。因此,虽然过去曾有过繁荣时期,但目前利比亚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伊拉克伊朗沙特***有多富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04月17日的数据:目前沙特***人均GDP为20504美元,居世界第38位;伊朗的人均年收入为6360美元,居世界第80位。伊拉克人均GDP为3513美元,居世界109位。 PS:中国的人均GDP为5414美元,居世界第89位。 另外,使用***语的国家目前有27个。以***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一千万人,以***语为官方语言的就有20个:沙特***、也门、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索马里、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科摩罗、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这里头也不见得都是“富国”,比如像科摩罗人均GDP为903美元,居世界第150位;毛里塔尼亚人均GDP为1290美元,居世界第141位等等。